1909年,伦敦百货公司老板哈里·塞尔福里奇(Harry Selfridge)创造了“顾客永远是对的”这句话,以表明他的商店将始终如一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。他还相信,这句话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。
Selfridge 并非唯一一家如此尊重顾客的百货公司。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说法:
法国: “Le client n'a jamais tort。”——“顾客永远不会错。”
德国: “Der kunde ist könig”。 – “顾客就是上帝。”
日本: “Okyakusama wa kamisama desu./(お客様は神様です)”——“顾客就是上帝。”
在虚假陈述盛行、“买者自慎”成为常见法律准则的时代,这句谚语以及其 罗马尼亚电报号码数据 他类似的谚语鼓励了企业积极影响客户认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。然而,多年来,它却对员工产生了相反的影响。这句谚语常常让员工在与客户和企业的关系中感到无能为力。
如果企业主一味坚持“顾客永远是对的”这一信念,始终站在顾客一边,不听取员工的意见,这可能会对员工士气造成毁灭性打击。员工需要知道,雇主会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心声,并会公平地评价他们,而不是采取片面的眼光。这一点至关重要,尤其是在客户期望不切实际或反馈毫无根据的情况下。
但是,如果客户只是对所获得的服务不满意,该怎么办呢?通常,这些客户确实遇到了问题。然而,在这种情况下,客户只向企业提供了一半的情况。客户会因为无法实现目标而感到沮丧,但他们往往不知道根本原因或潜在的解决方案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们通常会将责任归咎于服务代表或联络中心客服人员。然而,问题通常源于客户体验的其他方面。这些方面可能包括底层技术、运营商或连接质量。